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山东省旅游条例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4 00:47:50  浏览:866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旅游条例

山东省人大常委会


山东省旅游条例

(2005年5月27日山东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 条本条例所称旅游业,是指利用旅游资源和设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度假、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信息服务和其他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本条例所称旅游资源,是指可以为发展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
  本条例所称旅游经营者,是指旅行社、导游服务公司、旅游景区(点)、旅游度假区、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旅游购物场所、旅游网络公司等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旅游促进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经营与服务、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以及相关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发展旅游业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突出地方特色,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协调。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增加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扶持旅游业发展。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旅游工作的行政部门(以下简称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旅游业促进与发展、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旅游经营与服务活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文化、建设、林业、水利、公安、工商、物价和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章 旅游促进与发展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旅游业发展协调促进机制,制定旅游业发展政策,协调解决旅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改善旅游业发展环境,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与发展。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旅游发展前景和财政状况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旅游规划编制、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以及非经营性旅游项目的开发。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优势制定旅游市场开发总体方案和实施计划,确立旅游整体形象和宣传促销主题,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发国际、国内旅游市场。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鼓励政策,促进区域旅游的发展。
  第十一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和有条件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旅游院校、专业的建设和旅游科研、教育、职业培训工作,加快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十二条 本省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涉及人身安全、卫生、健康等的旅游服务领域,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制定地方标准的,由省人民政府技术监督部门制定地方标准并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旅游市场发展及旅游者需求,通过提供信息、协调指导等措施,支持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
  鼓励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开展旅游电子商务提供相应的保障与服务。鼓励企业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健全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旅游信息发布、查询、预订和结算,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建设及应用。
  第十五条 各部门、各行业应当推进旅游经营者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第十六条 本省旅行社可以组织旅游团直接在省内各地旅游。外省旅行社可以组织旅游团直接来本省各地旅游。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便利。
  第十七条 鼓励境内外企业、组织和个人通过独资、参股、合作、合资等多种形式兴办旅游企业。
  境内外企业、组织和个人采取参股、兼并、收购等方式来本省从事旅游经营活动的,享受与本省旅游企业同等待遇。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八条 鼓励利用境内外有关专业会议、博览交易、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科技交流等大型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有关组织机构在协调安排有关活动计划时,应当优先考虑规模大、国际化程度高、对旅游业促进作用明显的项目。
  第十九条 旅游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发挥行业服务和行业监督作用,规范旅游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高旅游经营者的服务质量。
  第三章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
  第二十条 开发旅游资源应当在有效保护旅游资源的前提下,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报批。
  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省旅游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海滨度假旅游、齐鲁文化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海岛旅游、运河旅游等专项旅游规划。
  对符合条件的、使用财政资金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和专项旅游规划,应当通过招标方式由专业机构编制。
  第二十二条 旅游发展规划应当突出地方特色,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海洋功能区划,并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相协调。
  编制其他有关规划应当统筹考虑旅游功能,为旅游业预留发展空间。
  第二十三条 国有旅游资源可以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组织和个人可以通过租赁、承包、竞买和其他法定形式取得国有旅游资源的经营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普查、评价和确认,建立旅游资源档案,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行分级指导、监督和协调。
  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
  第二十五条 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利用历史人文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保持其特有的历史风貌,不得擅自重建、改建、迁移、拆除。
  开发旅游建设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第二十六条 编制旅游度假区规划,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报批;设立旅游度假区,应当符合旅游度假区规划。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设立由省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省级旅游度假区的设立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未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国家旅游度假区或者省级旅游度假区的称谓从事开发和经营活动。
  第四章 旅游经营与服务
  第二十七条 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对旅游经营者进行没有合法依据的检查、收费、处罚,不得强迫旅游经营者提供无偿服务。
  第二十八条 旅游经营者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二)提供真实、合理的旅游信息和健康的服务项目;
  (三)标明真实名称、标记和经营范围;
  (四)公开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
  (五)对旅游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二十九条 旅游经营者应当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场所和旅游项目设置显著的警示标志,划定警戒范围和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发生旅游安全事故的,旅游经营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救援措施,并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条 设立旅行社,应当依法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
  旅行社应当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核定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一条 旅行社组织旅游活动,应当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明确服务项目、期间、收费标准及违约责任等事项。旅游者有特殊要求的,可以与旅行社特别约定。
  第三十二条 旅行社与旅游者订立旅游合同之前,应当向旅游者告知下列注意事项,必要时提供相关资料:
  (一)旅游地可能引起旅游者误解的法律规定、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二)旅游地可能给旅游者带来风险的社会治安、气候和水土条件;
  (三)旅游中可能产生的危害或者风险;
  (四)向出境的旅游者说明旅游地有关注意事项;
  (五)旅游者要求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三条 旅行社与旅游地有关经营者发生业务往来,应当与其订立委托接待合同。受委托的旅游地经营者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行社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第三十四条 从事导游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 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在旅游活动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在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后,可以调整或者变更旅游线路,同时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旅行社因本条第二款规定的事由减少服务项目或者降低服务标准的,应当退还相应的服务费用。
  第三十六条 实行饭店星级评定和复核制度。饭店星级评定与复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未被评定星级的饭店,不得使用星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七条 实行旅游景区等级评定制度。旅游景区等级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未被评定等级的旅游景区,不得使用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
  第三十八条 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当健全旅游景区(点)档案,对旅游景区(点)的历史沿革、资源状况、生态环境、服务设施、经营及建设活动的基本情况和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妥善保管。
  第三十九条 旅游景区(点)应当按照规划和有关标准与规定,设置观赏、游乐、餐饮、安全等设施、设备,方便旅游者。旅游景区(点)应当设置与旅游景区(点)环境相协调的标识、标志牌和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旅游景区(点)经营涉及公众安全的特种旅游项目,其设施、设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有关法定机构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运营。
  第四十条 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当遵守价格主管部门有关门票价格管理的规定。门票价格应当公开。调整门票价格,应当提前三个月进行公示。调整国家、省级重点旅游景区(点)门票价格,应当依法举行听证会。
  旅游景区(点)按照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置单一门票和联票,供旅游者自主选择,禁止向旅游者强行出售联票。
  第四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在旅游景区(点)及其周围摆摊、设点和出租景观,不得尾随、纠缠、胁迫、欺骗旅游者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有偿服务。
  第四十二条 旅游景区(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等特定对象减免门票费。
  第五章 旅游者权益保护和行为规范
  第四十三条 旅游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知悉旅游经营者所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真实情况;
  (二)自主选择旅游经营者;
  (三)要求旅游经营者按照约定或者惯例提供质价相符的产品与服务;
  (四)人格尊严、宗教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
  (五)因接受旅游经营者的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六)法律、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
  第四十四条 在旅游景区(点)中,因旅游景区(点)经营者的原因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景区(点)经营者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其他相关旅游经营者的原因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者可以向旅游景区(点)经营者提出赔偿要求,旅游景区(点)经营者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其他经营者追偿。
  因旅行社违约损害随团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行社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因旅游合同约定的其他旅游经营者原因损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旅游者可以向旅行社提出赔偿要求,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后,有权向负有责任的其他经营者追偿。
  第四十五条 旅游者合法权益受到旅游经营者侵害或者与旅游经营者发生争议,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双方协商;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三)向旅游、工商等部门投诉;
  (四)旅游合同中约定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仲裁协议的,申请仲裁机构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应当健全旅游投诉制度,严格履行职责,公布投诉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接受旅游者的投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在接到旅游者投诉后,能够当场处理的,应当当场作出处理决定;不能当场处理的,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并答复投诉者;对应当由其他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并告知投诉者。
  第四十七条 旅游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旅游地的民族风俗习惯及宗教信仰,保护旅游资源、生态环境,爱护旅游设施,遵守旅游秩序和安全、卫生管理规定,履行旅游合同约定的义务。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旅游经营者未建立旅游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防范措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 发生旅游安全事故,旅游经营者未及时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警告。
  第五十条 省级旅游度假区连续两年达不到建设标准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经改正仍然达不到建设标准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建议省人民政府撤销其称谓。
  国家旅游度假区连续两年达不到建设标准的,由省人民政府建议国务院撤销其称谓。
  未经批准,擅自以国家旅游度假区或者省级旅游度假区称谓从事开发经营活动的,由省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星级饭店服务质量降低或者达不到相应标准的,由评定机构降低其星级或者取消其星级称谓。
  未被评定星级或者已被取消星级的饭店使用星级称谓以及星级饭店使用不真实星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旅游景区服务质量降低或者不符合相应等级标准的,由评定机构降低其等级或者取消其等级称谓。未被评定等级或者已被取消等级的旅游景区使用等级称谓以及等级景区使用不真实等级称谓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三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对违反本条例其他行为的处理,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条例自2005年8月1日起施行。1996年10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的《山东省旅游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交通部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办法(试行)
1994年12月27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鼓励施工企业加强科学管理,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争创国内先进水平,以适应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是交通行业水运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部级质量奖,工程质量应达到国内水运工程建设的一流水平,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代表行业形象。
第三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工作由交通部负责,并组成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具体实施。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奖励数额不超过10个,必要时延长为每二年评选一次。

第二章 评选范围
第四条 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必须是列入国家和地方基本建设或技术改造计划的工程,原则上应属于大中型项目,并具有相对独立的生产和使用功能,不得从一个独立的、使用功能相同的合同项目中抽取部分工程进行申报。
第五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选的主要项目为:港口工程、航道工程(包括疏浚、吹填、炸礁、航道治理、通航建筑物等)、修造船工程(船坞、船台、滑道)以及与港口、航道工程相关的其它水工、疏浚工程。其申报项目的建设规模或投资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港口工程:
沿海新建工程项目投资2000万元以上;沿海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
内河新建工程项目投资800万元以上;内河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工程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
(二)疏浚、吹填(含炸礁)工程:
4 3
土方工程量80×10 m 以上,或投资1000万元以上。

(三)修造船水工工程和通航建筑物:
新建10000吨级以上的船坞;新建5000吨级以上船台,滑道;新建500吨级以上船闸、100吨级以上升船机等通航建筑物。
(四)综合性水运枢纽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
(五)四级(含四级)以上河流的航道整治,长度不少于100km。
(六)与港口、航道工程相关的其它水工、疏浚工程,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
(七)其他采用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工程,以及对发展交通运输具有重大意义的水运工程建设项目,虽规模和投资水平小于上述项目标准,也可参加评选,但必须从严掌握。
第六条 下列工程不列入评选范围:
(一)境外工程;
(二)外国独资工程;
(三)由外国总承包的工程。

第三章 评选条件
第七条 申报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要制订创优计划,实行创优目标管理,建立质量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第八条 参加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应是获得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或部属局级施工企业优质工程奖中名列前茅者(或为推荐的最佳工程)。
第九条 参加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必须按照国家和部颁发的相应质量验收标准及有关规定验评和核定工程质量;必须按规定通过国家或主管部门组织的竣工验收(含分期竣工验收),且经过一年使用期的考验。
第十条 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必须达到以下质量标准:
一、港口工程(包括修造船水工工程,通航建筑物及其它水工工程)
(一)参加项目如系一个单位工程,单位工程质量必须优良,分项工程优良率达90%以上,其中主要分部工程中的分项工程优良率达85%以上。
(二)参评项目如系多个单位工程组成,工程项目总评必须优良,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水工工程:单位工程优良率达85%以上,分项工程优良率达80%以上。其中:主体工程必须优良,生产性码头及连接栈桥必须优良,港池、泊位疏浚必须优良。
2.设备安装工程:主要生产性机械设备安装必须优良。
3.生产及辅助房建工程:单位工程优良率达30%以上,且建筑面积优良率达70%以上,其中综合业务楼,仓库必须优良。
二、疏浚工程
工程质量必须全部达到部颁验评标准优良等级,且平均超深超宽应符合施工技术规范有关计算超深值和超宽值的规定。
三、其它工程项目(如航道整治、吹填、炸礁等)必须达到有关优良等级验评标准。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均不得申报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
(一)造成原设计使用不可弥补性的永久缺陷;
(二)降低原设计使用等级或影响正常使用;
(三)大中型综合工程发生过三级(含三级)以上重大事故;一般综合工程、单项工程发生过四级(含四级)以上重大事故。
第十二条 参加评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项目。自竣工验收至申报评选时限,大中型建设项目不超过三年,其它建设项目不超过二年;申报年度以前参加过评选的项目,除部审定组同意保留缓评的项目外,不得重新参加评选。

第四章 申报办法
第十三条 参加评选的项目,一般由主办施工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申报,必要时可由建设单位申报。其它与申报项目有关的单位要积极配合协助申报单位提供必要的评选资料。
第十四条 申报单位在申报前应认真组织回访调查,征求建设单位(使用单位)的意见,地方项目还应征求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并由交通系统的质量监督机构对申报项目的工程质量提供鉴定意见。
第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厅(局),部直属局级施工企业,或部属(含双重领导)港务局负责组织本地区、本部门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申报工作,对申报项目审核后列出推荐名次于申报年度三月底以前统一报送部基建管理司,如逾期,则参加下一年度评选。

第五章 评选机构和程序
第十六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的组成由部基建管理司提名,报主管部领导审定。
部基建管理司负责(或委托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有关省、市交通厅局)组织初评组,对申报项目进行初评;承办评选日常事项。
第十七条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部基建管理司负责审查《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申报表》及有关材料,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工程项目交初评组进行初评。
(二)初评组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逐个进行核验和评定;初评检查工作本着简化程序的原则,对申报工程项目视需要进行现场检查;最后写出初评报告,提出初评意见。
(三)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根据申报材料及初评组的报告,进行综合评议,评出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项目,并以部文件公布。

第六章 评审纪律
第十八条 申报单位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不得行贿送礼。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销申报和获奖资格。
第十九条 评审人员要秉公办事,严守纪律,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对违反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撤销其评审员的资格,直至建议所有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章 奖 励
第二十条 获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主办施工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由交通部授予证书和奖状;建设单位、主要参建单位(完成工作量不少于建筑安装工程量总和的20%),由交通部授予奖状。
第二十一条 获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的施工单位(或工程总承包单位),对在获奖工程项目建设中作出贡献的职工、可根据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物质奖励。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基建管理司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申请表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盖章)
一九九 年 月 日
----------------------------------------------------
| 单 位 名 称 | 通 讯 地 址 |
| (全 称) |及 邮 政 编 码|
|----------------------------|------------------|
| 建 | | |
| 设 | | |
| 单 | | |
| 位 | | |
|------|--------------------|------------------|
| 勘 | | |
| 察 | | |
| 设 | | |
| 计 | | |
| 单 | | |
| 位 | | |
|------|--------------------|------------------|
| | |(或工程总承包单位)| |
| |主| | |
| |办| | |
| |施| | |
| |工| | |
| |单| | |
|施|位| | |
| |--|--------------------|------------------|
|工|主| | |
| |要| | |
|单|参| | |
| |建| | |
|位|单| | |
| |位| | |
----------------------------------------------------
----------------------------------------------------------------
| 项目名称 | | | |
|--------------|--------------|------------------|--------|
| 建设地点 | | 建设性质 | |
|--------------|--------------|------------------|--------|
|设计起止时间 | | 合同工期 | |
| | |(或调整合同工期)| |
|--------------|--------------|------------------|--------|
| 开工时间 | | 竣工(完工时间)| |
|--------------|--------------|------------------|--------|
|竣工验收时间 | | 主持验收单位 | |
|--------------|--------------|------------------|--------|
| 设计概算 | | 竣工决算 | |
|(或调整概算)| | | |
|--------------|--------------------------------------------|
|评为厅(局)级| |
|优质工程时间 | |
|------------------------------------------------------------|
| | |
| 设 | |
| 计 | |
| 主 | |
| 要 | |
| 技 | |
| 术 | |
| 经 | |
| 济 | |
| 指 | |
| 标 | |
| | |
|------|----------------------------------------------------|
| | |
| 设 | |
| 计 | |
| 规 | |
| 模 | |
| 及 | |
| 主 | |
| 要 | |
| 工 | |
| 程 | |
| 量 | |
| | |
----------------------------------------------------------------
----------------------------------------------------------------
|申报理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验收评定的单位工程 |总 数|合格品|优良品|优良率|
| | (或分项工程) | | | | |
| |----------------------|--------|------|------|------|
|工|整个工程| 按个数计 | | | | |
|程|--------|------------|--------|------|------|------|
|质|水工工程| 按个数计 | | | | |
|量|--------|------------|--------|------|------|------|
|情|设备安装| 按个数计 | | | | |
|况|--------|------------|--------|------|------|------|
| | | 按个数计 | | | | |
| |建筑工程|------------|--------|------|------|------|
| | | 按面积计 | | | | |
|------------------------------------------------------------|
|工程建设质量情况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程概况及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勘察设计主要优缺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施工主要优缺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重大工程质量事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情况表
------------------------------------------------------------------
|序|单位(分部)| |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评定| |
| | |单位|数量|--------------------------|备注|
|号| 工程名称 | | |项数|优良项数|质量等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情况表
--------------------------------------------------------------------
|序 |单位(分部)| |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评定| |
| | |单位|数量|--------------------------|备注|
|号 | 工程名称 | | |项数|优良项数|质量等级 | |
|----|------------|----|----|----|--------|----------|----|
|一 | 水工工程 |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1)|××分部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小 计 | | | | | | |
|----|------------|----|----|----|--------|----------|----|
|二 |设备安装工程|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三 | 建筑工程 |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四 | 疏浚工程 | | | | | | |
|----|------------|----|----|----|--------|----------|----|
|1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五 | 其它工程 | | | | | | |
|----|------------|----|----|----|--------|----------|----|
| |××单位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 | 合 计 | | | | | | |
--------------------------------------------------------------------
----------------------------------------------------------------
|工程质量鉴定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鉴定单位盖章 |
| 年 月 日 |
|------------------------------------------------------------|
|建设(使用)单位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设(使用)单位盖章 |
| 年 月 日 |
----------------------------------------------------------------
----------------------------------------------------------------
|申报单位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查单位盖章 |
| 一九九 年 月 日 |
|------------------------------------------------------------|
|推荐申报部门(厅、局级)审查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审查单位盖章 |
| 一九九 年 月 日 |
----------------------------------------------------------------
----------------------------------------------------------------
|初评组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初评组主持单位(盖章) |
| 年 月 日 |
|------------------------------------------------------------|
|交通部水运工程质量奖审定组意见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南宁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南宁市户外广告管理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


(1997年6月26日南宁市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1997年12月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户外广告活动,促进户外广告健康发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户外广告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美化城市的各级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户外广告是指:
(一)利用公共或者自有场地的建筑物和空间设置的路牌、霓虹灯、电子显示牌(屏)、灯箱、橱窗等商业性广告;
(二)利用交通工具(包括各种水上漂浮物和空中飞行物)设置、绘制、张贴的商业性广告;
(三)利用种类展览会、订货会、交易会、文艺演出、体育比赛以及采取其他形式在户外(含公共或者自有场地的建筑物和空间)设置、悬挂、绘制、散发、馈赠、邮寄、张贴的商业性广告。
第三条 在南宁市行政区域内进行户外广告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南宁市户外广告的登记监督管理机关。
市辖县(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户外广告的登记监督管理。
规划、公安、建设、园林、城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协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做好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户外广告的内容必须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第二章 户外广告的设置
第六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规划,要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规划、建设、园林、公安、城管等部门统一制定,报市政府批准后,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实施。
在未统一规划的区域内设置户外广告,涉及规划、建设、园林、公安、城管等部门的,必须征得上述部门同意。上述各部门自受理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逾期视为同意。
第七条 户外广告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户外广告的内容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的有关规定;
(二)户外广告设施的设计、制作和安装,必须安全,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布置形式应与街景协调、保持完好、整洁、美观;
(三)设置在车行道上空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5.5米;设置在人行道上空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得低于2.5米;设置在建筑物墙外的户外广告,其设施距离墙壁外侧不得超出1.8米;
(四)户外广告使用的文字、汉语拼音、数据、计量单位等,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书写规范准确;
(五)有配光装置的户外广告,其灯光要明亮;
(六)户外广告应当定期维修、保养,做到整齐、安全、美观。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设置户外广告:
(一)利用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的;
(二)利用道路两侧绿树、电线杆及其它设施的;
(三)影响市政公共设施、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志使用的;
(四)妨碍生产、生活、工作、学习或者损害市容市貌的;
(五)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风景区的控制地带;
(六)有损路树、花坛、花带、绿地及影响绿化的;
(七)市政府禁止设置户外广告的区域。
第九条 经批准发布的户外广告,应当标明《户外广告登记》号和发布者名称。

第三章 户外广告的审查和登记
第十条 发布药品、医疗器械、医疗、农药、兽药、食品、酒类、化妆品或者房地产、金融、招生、招生招聘、文化实习和职业培训等户外广告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进行审查的其他户外广告,必须在发布前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
第十一条 发布户外广告必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经批准后,方可发布。
第十二条 申请户外广告登记的,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依法取得与申请事项相符合的经营资格;
(二)拥有相应户外广告媒体的所有权;
(三)广告发布的地点、形式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符合本条例的规定;
(四)户外广告媒体一般不得发布各类非广告信息,有特殊需要的,应当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十三条 申请户外广告登记,应提交下列证件、批文:
(一)《营业执照》;
(二)《广告经营许可证》;
(三)广告合同、广告样搞(效果图);
(四)场地使用协议和广告设置场地图;
(五)广告设置地点、广告内容有关批准文件;
(六)有关部门对发布非广告信息的批准文件。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登记申请,应在广告发布三十日前提出,工商行政管理部在证明、文件、齐备后予以受理,并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答复。

第四章 户外广告的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户外广告必须按登记的广告内容、地点、形式、规格、时间发布。
第十六条 已经批准,但需延长时间或者变更其他登记事项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延长时间或变更登记。
第十七条 户外广告登记后,三个月内未予发布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肖登记。
第十八条 经批准发布的户外广告,在发布期满后,设置者应自行拆除。
经批准设置的户外广告框架等设施闲置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天。
第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占用、拆除、变动、遮盖和损坏经批准未到期限的户外广告及设施。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变动的,应提前通知设置、发布者并由征用者给予适当经济补偿。
第二十条 公共广告栏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统一设置和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张贴户外广告,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贴在指定公共广告栏内,同时不得覆盖栏内其他有效期内的张贴品。
不得擅自在建筑物及其他人工或自然形成物上张贴、书写、悬挂户外广告。
不准为违法户外广告活动提供通讯工具、场所。
第二十二条 凡在单位、居民住宅区乱贴、乱散发户外广告的,该单位和个人有权责成当事者进行清理或者通知执法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三条 需在商业大楼、高层建筑物、临街门店发布临时性商业广告的,必须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并按批准的内容、规格、形式制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地点悬挂。
第二十四条 临街门店需介绍本店商品及服务信息的临时户外广告,必须张贴在自备的80厘米×120厘米以内的活动广告板上,摆放位置不得妨碍通行和影响市容市貌。
第二十五条 户外广告经营者、发布者、广告主应接受广告登记监督管理机关的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弄虚作假,逃避或拒绝检查。广告登记监督管理机关应保守有关的商业秘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及本条例规定,发布虚假户外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或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和服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
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拆除,并处500元上5000以下罚款。由于设计者、设置者的过错,导致户外广告或广告专用设施坠落、倒塌等,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责任者依法承担责
任;构成犯罪的,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二)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的,强制拆除,并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强制拆除,停止发布广告,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条规定的,责令责任者停止发布广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广告费用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
(五)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的,没收非法所得,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注销、收缴《户外广告登记证》,并强制拆除。
(六)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注销、收缴《户外广告登记证》。
(七)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的,责令责任者停止违法行为,限期纠正,恢复原状,并处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未经批准,将广告贴入广告栏内的,责令限期清除,并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在广告栏内覆盖他人有效期内广告的,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在广告栏外乱贴、乱涂写广告的,责令限期清除,并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为违
法户外广告活动提供通讯工具及场所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九)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和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广告经营许可证。属不正当竞争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处罚。
上述涉及强制拆除的,其费用由该广告的设置者承担。
第二十八条 依法本条例实施的行政处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 因户外广告审查、审批部门的违法审查、审批,致使户外广告被拆除,并造成经济损失的,有关审查、审批部门应当依法赔偿。
户外广告审查、审批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受贿和失职、渎职,由其所在单位、上级机关、行政监察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发布公益性广告的,先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后,可张贴在公共广告栏内,在规定的区域内悬挂临时性条(横)幅,免收广告登记费。
第三十一条 市政府根据本条例有关规定,可以制定实施细则。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南宁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7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