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景德镇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及退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9:37:25  浏览:97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景德镇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及退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

江西省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德镇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及退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
2001.11.09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景德镇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
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市直有关单位:

《景德镇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

及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己经2001

年10月24日市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

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OO一年十一月九日


景德镇市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及退

役士兵自谋职业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市退役士兵安置任

务有偿转移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行为,根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和国务院、

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是

指:按照均衡负担退役士兵安置任务的原

则,负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指令性任务的

单位,因特殊情况不能完全落实当年安置

计划,自愿以经济补偿形式履行安置退役

士兵义务的一种方式。退役士兵自谋职业

是指:对经审查符合安置资格的城镇退役

士兵(退伍义务兵、转业复员士官),本

人自愿,经批准并履行一定手续后,不需

政府安置工作而由政府发给一次性经济补

助的一种方式。

第三条 本办法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

转移的规定适用于我市境内所有机关、团

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组织(

统称接收单位,下同)。

第四条 安置任务有偿转移坚持指令性

安置任务与有偿转移相结合的原则,在完

成指令性安置任务的前题下,接收单位每

少接收一名退役士兵按2-3万元的标准缴

纳有偿转移金;县(市)属接收单位的标

准由县(市)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确定



第五条 安置任务有偿转移按下列程序

申报审批
(一)确因特殊情况不能完全落实安置

计划要求实行有偿转移的接收单位,应在

接到政府主管部门下达退役士兵安置计划

20日内,向同级退役士兵安置主管部门提

出书面申请。
(二)退役士兵安置主管部门收到接收

单位实行有偿转移的申请,经协商后,接

收单位填写《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

申报审批表》。退役士兵安置主管部门综

合汇总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
(三)退役士兵安置主管部门根据同级

人民政府审批意见,签发《退役士兵安置

任务有偿转移缴款通知书》。接收单位在

收到《缴款通知书》后10日内,按规定将

有偿转移金一次性划拨到指定帐户或办理

现金支付手续。对逾期不交款的,可加收

滞纳金,滞纳金并入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

本金,或者撤销该单位的有偿转移申请,

仍然按计划足额安置退役士兵。

第六条 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可用于以

下项目:
(一)作为鼓励、扶持自谋职业不再由

政府分配工作的退役士兵的一次性经济补

助;
(二)作为对超额承担指令性安置任务

单位的鼓励;
(三)作为退役士兵就业前的管理教育

培训等经费补助。

第七条 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的管理
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纳入财政专户,实

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并按规定

计息,利息并入本金统一使用。退役士兵

安置主管部门按照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提出

用款计划,经财政部门核准后拨付。有偿

转移金年终结余,可跨年度使用。有偿转

移金收支,要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票

据,并接受同级财政和审计部门的指导监

督和检查。

第八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

,不分所有制性质和组织形式,都有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安置退伍军人的义务。拒绝

接收安置退伍军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责

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对单位直接负责

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

以处罚。拒不缴纳罚款的,可申请人民法

院强制执行。依照前款规定追缴的罚款收

入纳入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有偿转移金管理

使用。

第九条 政府鼓励符合安置条件的城镇

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但自谋职业必须在当

年的安置工作开展前办理,凡安置工作开

始后不服从政府安置而要求自谋职业的,

一律不纳入政府一次性发放经济补助金范

围。

第十条 退役士兵自谋职业按下列程序

办理:
(一)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律由本人在

规定的时间内向负责对其安置的安置机构

写出申请,并填写《自谋职业审批表》一

式四份,安置机构根据政府拨付的鼓励自

谋职业经费数量和筹集的有偿转移金情况

,综合研究自谋职业的数量,确定自谋职

业人员名单,并张榜公布。
(二)经批准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一律

由本人与安置机构签订《协议书》一式三

份,发给一次性经济补助金。
(三)自谋职业有关手续一律装入退役

士兵档案,然后安置机构协助将其档案转

到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或劳动力市场,并负

责出具落户介绍信,享受地方政府有关优

惠政策。

第十一条 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

济补助金标准为:士兵服役期内每年6000

元;每超期服役一年增加3000元,复员和

转业士官每服役一年3000元。

第十二条 安置任务有偿转移标准和退役

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助金标准可

随上年职工年均工资水平作相应调整。

第十三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

市退役士兵安置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


关于印发《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的通知
水汛[2007]72号

有关流域机构,有关省(直辖市)水利(水务)厅(局):

  为规范流域管理机构开展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工作,加强对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286号),并与《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财政补偿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令第37号)相衔接,我部制定了《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蓄滞洪区是防洪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流域全局防洪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蓄滞洪区运用后,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区内居民水毁损失的登记、核实,密切配合流域管理机构做好核查工作;有关流域管理机构要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对居民水毁损失情况进行核查,提出核查意见,为国家进行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提供依据。

  对于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部反映。

水利部
2007年3月6日

附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



附件: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流域管理机构开展流域内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工作,根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286号),并与《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财政补偿资金管理规定》(财政部令第37号)相衔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附录所列的国家蓄滞洪区。
第三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对所辖区域内国家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实施监督、指导。
第四条 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每年汛前应当及时将区内财产登记情况及变更登记情况汇总后抄报所在流域管理机构备案。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每年汛期预报,对所辖区域内蓄滞洪区的财产登记及变更登记情况进行必要的抽查。
第五条 蓄滞洪区运用后,蓄滞洪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核查区内居民损失情况,按照规定的补偿标准,提出补偿方案。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核实后报流域管理机构核查。
第六条 已下达蓄滞洪转移命令,因情况变化未实施蓄滞洪但造成损失,按规定给予补偿的,参照第五条的规定进行核查。
第七条 流域管理机构收到核查报告和补偿方案后,应及时组织对蓄滞洪区内居民损失进行核查,并向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提出核查意见。

第二章 组织与内容
第八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成立专门的核查组,必要时会同有关单位组成联合核查组。核查组可以聘请有损失评估资质的人员或机构参与。
第九条 流域管理机构的核查以蓄滞洪区所涉及县(区)为单位,采取资料审查和现场入户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十条 流域管理机构的核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情况;
(二)地方政府补偿工作程序;
(三)补偿对象、范围的准确性;
(四)损失登记数据的真实性;
(五)损失计价指标的合理性;
(六)损失补偿标准的合理性。

第三章 方法与程序
第十一条 流域管理机构的核查工作可按前期准备、资料审查、选取核查对象、入村入户核查、成果分析、提出核查意见等步骤进行。
第十二条 在赴现场进行核查前,核查组应全面了解蓄滞洪区的调度运用、洪水淹没、汛前财产登记及变更、当地经济物价水平等情况。
第十三条 核查组应听取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的主管部门关于补偿登记工作的情况介绍,查看损失登记过程有关资料,审查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部门提供的各级损失登记表原件。
第十四条 按照乡镇(含街道办事处,下同)、村(居)民委员会、村(居)民组进行三级现场核查。
在乡镇、村(居)民委员会两级,重点核查其组织体系和工作情况,调取存档的原始登记资料,与县级政府存档资料比较,核实其一致性。
在村(居)民组,核查组应入户核实各类损失。
第十五条 根据实际情况,一般在蓄滞洪区内选取20%左右的乡镇,每个乡镇选取15%左右的村(居)民组,每个村(居)民组选取10%左右的住户进行核查。
选取核查对象时要考虑多种因素,注意涵盖各种损失类型,不得在入户核查前将选取的核查住户名单对外泄漏。
第十六条 在现场核查时应注意向居民了解补偿登记工作过程、张榜公布情况以及居民对各级政府补偿工作评价。
第十七条 完成入户调查后,核查组应进行各组数据比较,判断各级上报数据的真实性。如有误差,应分析、判断产生误差的原因。
第十八条 流域管理机构一般应在收到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核查报告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查工作,并及时与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交换初步核查意见。初步核查意见应包括对运用补偿方案的评价、存在问题及处理建议等主要内容。
第十九条 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应根据核查组的初步核查意见,修改和完善补偿方案。流域管理机构在收到补偿方案后一般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提出核查意见,同时抄送水利部。
核查意见应包括流域管理机构的核查过程、对运用补偿方案的评价、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条 蓄滞洪区所在地各级人民政府应积极配合流域管理机构的核查工作,及时提供蓄滞洪区行政区划图、经省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认可的蓄滞洪区淹没图、各类损失计价指标以及各县(区)前三年统计年鉴等核查所需资料,并保证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准确。
第二十一条 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所辖区域内补偿资金发放情况的监督,必要时应当会同省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并及时将补偿资金总的发放情况上报国务院财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
第二十二条 流域管理机构的核查工作经费按有关规定列支。
第二十三条 流域管理机构要建立蓄滞洪区核查工作制度,明确核查工作人员职责,针对蓄滞洪区运用和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编制并细化核查方案,保证核查工作公正、公平、有效进行。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地方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对蓄滞洪区运用补偿工作进行衔接。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由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新余市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暂行办法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政府


新余市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暂行办法


2000.08.01

新余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快人才结构的调整,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向企业流动,根据《中共新余市委关于加快十项改革的决定》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均可向企业流动。
第三条 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创办、承包和租赁本市的工业、农业、流通、科技、信息等实体性企业。也可以到企业从事生产、技术、营销及管理等工作。
第四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离职、借调、调动、辞职或按有关规定提前退休等形式向企业流动,但必须按管理权限履行审批手续。
第五条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通过离职或借调形式到企业单位工作,要与原单位和所去单位签订协议书,工作期限为1-3年。离职或借调期间,到国有企业工作的,可享受原单位的一切待遇,并可以享受用人单位的工资福利和奖金。到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工作的,机关人员按本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和工龄工资发给,事业单位按全额预算标准计发的基本工资发给。工作期满后,如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可以办理调动手续或辞职手续。在规定的时间内,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的,可由原单位根据工作需要适当安排工作。
第六条 对于经组织批准辞去公职自谋职业的人员,工龄在5年(含5年)以上的,一次性发给相当于本人三年基本工资。对辞去公职自愿从事非公职自愿从事非公有制经济、创办经济实体的人员,各有关部门在其办理证照、缴纳税费、生产经营、提供服务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和照顾。公职人员辞职后,必须与原单位脱钩,人事档案转入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实行代理,减半收取管理费,保留其原有身份,以后被公有制单位录(聘)用的,工龄可合并计算。
第七条 对机关自愿调到企事业单位(包括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符合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条件的人员,首次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时,不受专业技术职务“台阶”的限制,可采取累积计算办法,参照同类人员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在机关从事专业技术或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年限视为专业技术工作年限。
第八条 流动人员必须填写流动人员登记表,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后,按管理权限分别报有关部门办理审批手续。
第九条 本办法自颁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