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全程办事代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7:59:23  浏览:842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全程办事代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丽水市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全程办事代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莲都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丽水市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全程办事代理制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三年十月三十一日

丽水市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全程办事代理制试行办法

  根据全市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丽水市部分行政审批项目全程办事代理制试行办法。

  一、全程办事代理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含义

  全程办事代理制的指导思想: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推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为宗旨,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着力点,通过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进一步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动政府的公共行政社会化服务,密切干群关系,实现“阳光行政”,促进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大发展。

  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基本含义:以承办单位无偿代理为形式,通过内部运作,依法全程承办申请人申办事项的一种工作制度和办事方式。这是一种集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等便民措施于一体,并进一步深化拓展,旨在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审批手续,实施并联审批,降低办事成本,优化新时期为民服务的综合性措施。

  二、全程办事代理制受理范围

  全程办事代理的主要范围:市本级入园企业、外资企业、市重点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及莲都区行政审批中心提交的企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

  三、全程办事代理制的工作内容和要求

  以丽水市政府行政审批中心为主体(以下简称“审批中心”),建立部门办事窗口的全程办事代理制网络体系,确定窗口代理员,无偿提供全程代理服务。

  (一)审批中心指定全程办事代理事项,由常驻审批中心各部门办事窗口分别负责办理。审批中心全程办事代理受理窗口负责受理,办好申请人的委托,确定牵头单位,落实好代理员,进行全过程的办事代理工作。

  (二)未进驻审批中心的部门要做好全程办事代理窗口、代理人员、受理事项的落实工作,并制定好全程办事代理窗口和代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做到热情周到、耐心优质服务。

  (三)审批中心实行“绿色通道”制度。审批中心和未进驻审批中心的部门要与丽水开发区管委会、莲都区行政审批中心做好衔接工作,指定代理人负责外来投资项目和入区企业的全程代理工作。

  四、全程办事代理制基本流程

  申请人向全程办事代理窗口提出书面申请后,由代理窗口召集相关部门审核材料,并落实代理员进行承诺办理。

  五、全程办事代理责任制

  全程办事代理制的部门窗口和全程办事代理员必须认真负责全程办事代理工作,违反以下规定的,将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一)拒不履行全程代理工作的;

  (二)因窗口和办事代理员主观原因造成全程代理超承诺时限的;

  (三)因窗口和办事代理员刁难申请人或办事推诿、拖拉、态度恶劣等情况造成后果的;

  (四)窗口和办事代理员未完成全程办事代理工作的。

  六、本办法自2004年1月1日起执行。

附件:全程办事代理代理制操作流程(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乌鲁木齐市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修正)

新疆乌鲁木齐市人大


乌鲁木齐市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的若干规定(修正)
乌鲁木齐市人大


1995年12月22日乌鲁木齐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1996年1月26日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批准1997年7月10日乌鲁木齐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决定修改1997年10月11日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
批准修改


第一条 为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义务教育实施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实施义务教育,根据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农村实行县、乡(镇)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以县管理为主;城区实行市、区两级办学、两级管理。
第三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是:
(一)制定实施义务教育的规划;
(二)筹措、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三)培训师资;
(四)管理学校;
(五)调整学校布局;
(六)监督、检查、评估实施义务教育的情况。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实施义务教育的职责是:
(一)筹措、安排义务教育经费;
(二)改善办学条件;
(三)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
(四)保护校舍、设备和场地,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第五条 市、区(县)人民政府应发展盲、聋哑和弱智儿童、少年的特殊教育,办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
第六条 小学、初级中等学校要按就近入学的原则,接收户口所在地学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妥善安排暂寄住人口子女就近入学借读,不得迫使学生退学、转学。
第七条 对义务教育阶段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和课本费。
第八条 市属学校的撤销,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区属学校的撤销,由区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乌鲁木齐县所属学校的撤销,由县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企事业单位所办学校的撤销,由办学单位主
管部门会同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审批。
第九条 因建设需要学校搬迁或占用学校用地的,必须先征得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经有关部门审查,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优于学校原办学条件标准予以补偿。
第十条 禁止在学校内和门前摆摊,禁止在学校周围设立影响学校教学秩序的营业性文化娱乐场所和影响教学环境有碍学生身体健康的产业。
第十一条 未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出租教学场所或转让教学场所使用权。
第十二条 学校应严格执行国家和自治区的课程方案,不得自行增减课时。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规划成绩突出的;
(二)坚持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效果显著成绩突出的;
(三)捐资助学、勤工俭学或集资办学表现突出的;
(四)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忠于职守,在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
(五)坚持在条件艰苦的农牧区和边远地区从事教育工作表现突出的;
(六)对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教育、教学或对少数民族文字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编译做出显著成绩的;
(七)在实施义务教育中做出其他显著成绩的。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对有关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适龄辍学学生未采取措施使其复学的;
(二)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
(三)随意开除学生或迫使学生退学、转学的;
(四)体罚学生的;
(五)未经批准,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转让或挪作他用的;
(六)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
(七)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和重大财产损失的。
第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有关部门责令其停止非法行为,并视情节轻重对其予以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当地公安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扰乱学校教学秩序;
(二)侮辱、殴打教师、学生;
(三)利用教学场所向学生灌输封建迷信思想和宗教意识;
(四)向学生传播淫秽、黄色书刊和音像制品;
(五)侵占和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
(六)其他侵犯学校教育的行为。
第十六条 利用宗教干涉、妨碍义务教育的,由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责令其停止,并处以1000-30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按规定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市、区(县)人民政府或由其指定的机构、乡(镇)人民政府予以批评教育,并责令其送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第十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下述规定对其作出处罚:
(一)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允许其子女或其他被监护人做童工,经批评教育仍不改正的,处以300-600元罚款;
(二)用人单位非法招用适龄儿童、少年做童工,按每招收1名1000元-5000元予以罚款;
(三)为适龄儿童、少年介绍职业的,按每介绍1名1500-3000元予以罚款;
(四)为适龄儿童、少年做童工出具假证明的,处以1500-3000元罚款。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照《行政复议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乌鲁木齐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6年1月26日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广东省人民政府


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实施细则
广东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有效控制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快治理原有的污染,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则适用于省内所有对环境有影响的基本建设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包括:
(一)工业建设项目。
(二)水利工程(含江河整治、围垦工程等)、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含货场、编组站)、公路干线、电讯工程建设项目。
(三)危险物品(火药、炸药、农药、石油、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仓库建设项目。
(四)饮食业、旅馆业、旅游区建设项目。
(五)医院、疗养院、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广播电视、出版印刷、电影制片等单位,及其所属工厂、车间、实验楼、发射台等建设项目。
(六)城市新区、新住宅区、开发区的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的建设以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
(七)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其他建设项目。
第三条 从事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审批制度;执行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
建设项目的选择、布局、设计必须符合环境保护规划要求。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保证其周围环境质量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要把治理原有污染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原污染较严重的必须同时治理与该项目相联系的原有污染。
在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或环境已被严重污染的地区内,不得新建、扩建使这些地区污染加重的项目。在生居住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游览区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景观的项目。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施统一的管理:负责设计任务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经济合同中有关环境保护内容的审查,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批,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的审查,环境保护设施的竣工验收,建设项目各建设附段的
环境保护工作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乡镇、街道环保员对其工作区域内的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
第五条 各级计划、土地管理、基建、技改、银行、物资、工商行政管部门,应结合本细则将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纳入工作计划。
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管理部门不办理征地手续,银行不予贷款。
对环境保护设计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的建设项目,设计审批部门不办理审批手续,
未经环境保护部门签署意见的建设项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筹建许可证或营业执照。
第六条 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审批机关及其负责人对该项目的正确选择、合理布局负责。
建设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初步设计中环境保护篇章和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的预审,监督设计、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监督项目竣工后环境保护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七条 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及其负责人,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 并组织实施环境保护措施。  建设单位负责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落实设计与施工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负责项目竣工后防治污染设施的正常运转。
第八条 引进项目(含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及其他形式引进的项目)必须符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和规定的要求,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项目及先进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装备;不得引进污染严重的项目;对产生污染,国内又不能配套解决的,应当同时引进相应的先进的环境保护
设施。
引进项目的考察、谈判必须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签定的合同中应有相应的环境保护具体条款,明确当事人各方在环境保护方面所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并不得有违反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和损害环境公益的内容。
第九条 乡镇、街道企业(含个体企业,下同)的建设项目,要因地制宜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行业,不推建设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凡转移给乡镇、街道企业的生产项目,转移单位必须落实相应的防治污染措施,严禁污染转嫁。小型采选矿企业,必须落实管理措施,配备有效的环保
设施,妥善处置废弃物,严禁乱采滥挖。
第十条 建设项目的项目建设书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环境状况等有关资料,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简要说明,建设及主管部门应将有关资料报送环境保护部门。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在进行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或编制设计任务书时,须将有关资料报送相应级的环境保护部门(指第十二条确定的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环境保护部门,下同);环境保护部门按该项目的性质、规模、位置及其环境影响,确定其环境影响报告的形式。
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或环境影响报告表(报告书内容提要及报告表格式见附件),报相应级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没有明确划分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乡镇、街道企业建设项目也按此原则,在定址或设计之前报审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包括乡镇、街道企业同等规模的项目,下同)一般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环境影响较小的,经省环保局或经委托审批的相应经环保部门确认,可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
小型基建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改项目(包括乡镇、街道、个体企业等小型项目,下同),一般可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对环境影响较大的,经县级或县级以上环境保护部门确认,需报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十二条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权限:
(一)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上技术改造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省级以上(含省级)项目主管部门预审后,报省环保局审批,同时报国家环保局备案。
跨省的、特殊性质的(如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大型的(报国务院审批的)建设项目,报国家环保局审查或批准。
(二)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和限额以下技术改造项目,需填报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报项目所在地的市(地区、行政区)环保局(办)审批,同时报省环保局备案;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报项目所在地的市(或市属区)、县环保局(办)审批,同时报市(地区、行政区)环保局(办)备
案。属《国务院关于加强乡镇、街道企业环境管理的规定》所限制的乡镇、街道企业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须报市(地区、行政区)环保局(办)审批,同时报省环保局备案。
(三)对环境影响问题有争议的建设项目,或环境影响范围跨县、市听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须由上一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四)需报上级环境保护部门守批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项目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应提出审查意见。
(五)上级环境保护部门更正下级环境保护部门的不适当的审批意见。
第十三条 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审查制度。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单位,须持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证书》,并在正式承担评价工作之前,将编制的评价方案、提要或编写的评价大纲报送相应级环境保护部门审查同意。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费用(包括评价审查费用)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量确定,评价单位不得任意提高评价费用。
环境影响评价费用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费用(或前期工作费用)中支出;审查后需补做环境影响评价时,其费用在该项目基建投资的不可预见费用中列支。
承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单位,必须对所提出的数据、评价结论负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建设单位填报。对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审查,若需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与复核工作的,其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审批后,若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工艺及污染物排放状况等有较大改变,建设单位须补充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规定的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必须在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将有关设计文件及环境保护篇章报送原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查。负责审批项目初步设计的部门应根据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进行综合审批。
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审查有关环境保护设计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施工。
第十六条 设计单位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设计,必须根据环保部门对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审批意见进行设计或修改设计。
建设项目的设计文件必须有环境保护篇章。其内容包括:环境保护设施的设计依据,主要生产工艺及布局图;各种污染物的来源、浓度、数量,防治污染的工艺流程图,防治污染设施的类型、构造、效率和最终达到的排放指标(治理措施未完善的应有详细说明);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
响及意外污染事故的防范措施;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度,管理机构,监没手段;环境保护投资及运行费用概预算等。
非工业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篇章的内容,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施工过程中会造成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其设计文件应包括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 在施工过程中,建设、施工单位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施工粉尘、噪声、振动等污染及危害;防止对水源、植被、景观等周围自然环境的破坏;妥善处置废弃物;及时修整施工过程中受到破坏的环境。
第十八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其环境保护设施须经环境保护部门检查同意方可实物试运行。试运行期间,环境保护施放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运行;污染治理达不到要求的,应限期改进,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应即停止主体工程试运行。
建设项目试产(试运行)期间排放污染物,必须按规定缴纳排污费。
第十九条 建设项目投产或用前,建设单位必须向负责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环境保护部门提出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说明环境保护设施运行的情况、治理的效果、达到的指标。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使用。
建设项目的配套工程、单项工程、分期工程必须落实相应的环保措施,并经上述的检查、验收程序,才能试产(运行)、投产或使用。
第二十第 环境保护部门自接到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报告之日起,分别在二个月、一个月、一个半月、一个月内予以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确认同意。
特殊性质或特大型建设项目的审批时间,经国家环保局批准后可适当延长。
第二十一条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对违反本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者,应限期补办审批手续、完善治理设施,责令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并可通报批评和处以罚款。
违反本实施细则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或危害的,建设单位(使用单位)负有消除污染、排除危害、赔偿损失的责任;造成公私财产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罚款额及有关规定:
(一)违反本实施细则第十一、十四、十五、十九条规定擅自施工、投产或使用的,或虚报、瞒报污染物排放的,按建设项目投资额对建设单位处以罚款:
投资额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三百元至一千元;
投资额十万元至一百万元的,罚款一千元至三千元;
投资额一百万元至一千万元的,罚款三千元至一万元;
投资额一千万元至一亿元的,罚款一万元到三万元;
投资额一亿元以上的,罚款三万元至十万元。
(二)环保设施已建成而擅自停止使用的,对建设(使用)单位每月处以该类治理设施运行费两倍的罚款。
(三)因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单位提出的测试数据、资料数据及计算错误而造成严重环境后果的,对责任单位处以评价费百分之五十至一百的罚款。
(四)对拒绝环境保护部门检查的单位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
(五)凡违反本实施细则有关规定而造成严重污染后果的,根据其危害程度,对建设(使用)单位处以罚款。
(六)受罚者须在收到罚款通知书之日起三十天内向指定银行缴纳罚款,逾期不缴者,每日加收罚款额千分之三的滞纳金。罚款不得摊入成本费用。
第二十三条 省、市(地区、行政区)、县环境保护部门按其审批环境影响报告的权限执罚。
罚款按该项目的环境保护审批权限,由受罚单位分别缴入各级政府财政,作为环境保持专款,由各级财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安排使用。
第二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1987年3月19日